您的位置:玩一玩 > 游戏攻略 > 正文

重返未来1999丨刷初始号方法

2024-12-23 17:47:23来源:玩一玩游戏网编辑:Reset

重返未来1999手动刷初始号推荐玩b服,注册账号的门槛低,不实名和不绑定手机号即可,注册号账号后,配合雷电多开器,可以一次性刷五六个号,大大提升效率,不过这种方法也只适合个人刷初始,更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买初始号,但有被找回的风险,所以还是推荐使用雷电多开器自己刷,不太吃配置,操作也很方便。

重返未来1999丨刷初始号方法

重返未来1999刷初始号方法

一、刷初始方法

1、玩渠道服

想刷初始最快的方法就是去玩B服,多注册几个账号,不用实名和不手机号绑定就行。

2、买初始号

如果不想反复看剧情就直接去买个手机号,目前买个手机号就是初始号了,但得看看会不会被身份证找回

3、刷初始教程

(1)模拟器下载

准备好雷电模拟器9.0以上版本。

》》》点此立即下载《《《

(2)准备账号

如果没有多的手机号和身份证,那还是去某宝买吧。买的时候要注意,要没有绑定的三无号,不然被别人找回来了那你就得哭了。

上面两部都准备好后,就多开雷电+用上同步功能,性能好的电脑开个四五个都没有问题。这样也会省点时间。

重返未来1999丨刷初始号方法

(3)多开账号

多开账号之后,选择其中一个窗口点击同步,这样就能直接控制一个窗口的同时,会连带着控制其他窗口。

多开刷初始适合个人刷,可以有效提高效率。

二、游戏攻略

1、需要发现的技巧

1.每一轮发七张牌,其中有一张来自替补。

2.当你的技能拥有额外效果,且可以被触发时,技能左上角会出现一个复合型的三角形,可以更清晰明了的知道是否效果会触发。

3.发牌员首轮给到的第一张与最后一张是完全相同的(随机某个角色),卡关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重新开始获得我们想要的那个核心角色的一对牌。

重返未来1999丨刷初始号方法

2、隐藏设定

1.控制

硬控可以解除地方反制效果(石化、眩晕、冰冻、睡眠之类的)

理论上控制的目的是打断对手输出,有时候持续多回合的控制收益并不高,所以上阵的角色也不是控制回合数越强就越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如敌方boss满激情后,必定释放至终仪式,我们通过减少他激情的方式让ta无法使用至终仪式是收益最高的。

2.敌人受到硬控无法行动时,并不会减少地方的行动次数。(甲乙丙三个怪物,本来一人行动一次,甲被控制后,乙丙中的一个会继承行动次数,这就是为什么上面说激情削减是最好的)

3.治疗可以暴击的

》》》重返未来1999模拟器下载《《《

3、基础对战技巧

1.每回合自动发七张牌,下回合补足牌数,所以每回合消耗的牌数量越多,收益越高。(目前第一回合发牌首尾两张基本是同一张牌)

2.每有一个角色在场(替补不算)我们就可以行动一次,每次移牌会消耗1点行动值,基本所有关卡都有回合数限制,故大部分情况我们不主动移牌,避免亏行动次数,以下是可能需要移牌的几种场景:

1)非常需要某个技能升星后的效果,譬如下一回合会进行多次普攻时,十四行诗的缴械会带来不俗的收益;

2)移动一次牌后,可以获得多张 2 星乃至3星技能;

3)己方被控制无牌可出的时候,采用移牌合牌的方式降低损失;

4)对方是第一波次的怪物已经快要阵亡,手上是关键牌不想浪费,可以通过移牌消耗次数。

3.一般5点激情后会获得一张至终仪式,满值之后无法获取激情,释放至终仪式之后继续,使用技能可以正常获取激情。

重返未来1999丨刷初始号方法

4.击杀优先级

敌方的行动机制与玩家基本一致,其总行动次数=在场怪物数量,所以我们拥有控制,或者怪物在斩杀线内,则需要优先击败行动次数多的怪物;

我方与敌方交替行动,行动时地方顶着“宝剑”的攻击,“菱形”的是释放技能,“叶子”是治疗,“漏斗”是buff型法术,然后还有大招就不说了,长按怪物信息就能看到他的技能效果,部分技能我们需要机及时的打断(头上盯顶着几个符号就是行动几次)

如果敌方怪物血线一致,属性一致,优先击杀未出手的那个(本回合未出手未获得行动点数则次回合行动的概率更高)

群体技能会攻击指定的一个目标和一个随机目标,在有些特定关卡避免使用群攻技能;

5.无论移牌、合牌或是出牌都可以获得一点激情,我们可以出牌后一些技能的自动合成获得更大的收益;

6.左上角会显示怪物当前轮次,当前轮次的所有敌人死亡后才会有新的敌人登场。(那些死了一个然后上来一个新怪物的是替补)需要分清楚替补和轮次的区别来留技能。

7.站前可以看到怪物的各项属性,观察对手的输出水平、现实防御和精神防御决定配阵

最后,如果你还是卡关——试试提升练度~

​​​​​​​​​​​​​​以上就是重返未来1999刷初始号方法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电脑版手游可点击此处一键体验!

本站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此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阅读